1183号:郭建良抢劫案——在抢劫对象的死亡与抢劫犯罪行为人的行为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才能认定“抢劫致人死亡”情节成立
来源: | 作者:Tony | 发布时间: 2021-05-04 | 892 次浏览 | 分享到:
“抢劫致人死亡”的司法认定
郭建良抢劫案【第1183号】
【裁判要旨】抢劫罪中的“抢劫致人死亡”,既包括直接故意杀人致人死亡,也包括为抢劫财物不顾他人死活的间接故意杀人,还包括在抢劫过程中过失致人死亡。在认定“抢劫致人死亡”的过程中,抢劫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具备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从实践来看,“抢劫致人死亡”的认定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明确“抢劫致人死亡”的含义
  “抢劫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实施抢劫时,因其抢劫行为致被害人死亡。“抢劫致人死亡”的主观内容既包括故意杀害被害人,又包括过失致被害人死亡。刑法此处之所以规定为“致人死亡”,而不是“杀害被害人”,是因为本条款规定的是结果加重犯。通常认为,在结果加重犯中,行为人对结果的产生主观上包括故意和过失的内容,就故意而言,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也就是说,“抢劫致人死亡”,既包括直接故意杀人致人死亡,也包括为抢财物不顾他人死活的间接故意杀人,还包括在抢劫过程中过失致人死亡。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解释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还是过失,所造成的死亡结果都是抢劫暴力犯罪的结果之一,是抢劫罪的组成部分。二是行为人实施抢劫暴力行为是为了排除妨碍,针对的是他人的身体,即健康或生命权利,但在抢劫犯罪的实施过程中很难对暴力行为进行性质或层次上的区分。如就行为性质而言,一般难以区分是直接故意杀人,还是间接故意杀人;是间接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只有当实际危害结果发生以后,才能确定其暴力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即致人轻伤、重伤抑或死亡。如果在实施抢劫财物的过程中,因使用暴力,如殴打、伤害、捆绑、禁闭等而致人死亡的,均应认定为“抢劫致人死亡”。
  
  (二)正确界定抢劫行为与抢劫对象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抢劫案件中,行为人直接对被害人实施伤害、杀害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二者当然存在因果关系。但对于行为人没有直接对被害人实施伤害、杀害行为,而被害人死亡的,如何认定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认为,此种情形下,抢劫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具备因果关系不中断的条件,即在抢劫对象的死亡与抢劫犯罪行为人的行为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才能认定“抢劫致人死亡”情节成立。这也是认定“抢劫致人死亡”的关键。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合乎规律的联系。如何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存在多种学说。我们认为,在“抢劫致人死亡”情节的认定中,抢劫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应不限于直接、必然因果关系,也包括间接、偶然因果关系,即“抢劫致人死亡”中的“致”是招致、引起(后果)的意思,而非限于直接造成。“抢劫致人死亡”,既可以解释为抢劫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也可以解释为因抢劫而招致被害人死亡。在抢劫中杀害或伤害被害人的,抢劫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直接、必然因果关系,毫无疑问构成“抢劫致人死亡”。在抢劫过程中介入其他因素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虽然被害人死亡由多种因素造成,但只要抢劫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中断,仍然可以认定为抢劫致人死亡。例如,在抢劫过程中,被害人为逃跑而跌入河流淹死或者穿过马路被车轧死的,应当认定为“抢劫致人死亡”。反之,在抢劫行为发生后,由于其他因素的介入导致被害人死亡,抢劫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断的,则不应认定为“抢劫致人死亡”。如被害人被抢劫后,离开现场,在回家路上因车祸而死亡,或者被害人回家后因被抢劫而自杀的,都因因果关系的中断,而不能认定为“抢劫致人死亡”。
  因果关系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客观联系,不能离开客观条件认定因果关系,因此,在认定抢劫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时必须紧密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在本案审理中,对于抢劫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产生争议,主要是因为在被告人实施抢劫的过程中,被害人为呼救而将头伸出窗外从而坠楼死亡,也就是在被告人的抢劫行为中介入了其他因素(被害人行为)。在行为人的抢劫行为介入了其他因素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抢劫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的关系,具体应当考察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抢劫暴力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2)介入因素的异常性大小;(3)介入因素对结果发生作用的大小;(4)介入因素是否属于行为人的作用范围。在抢劫行为实施中介入了被害人某些行为,进而导致死亡结果的发生时,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判断被害人实施的行为是否具有通常性,如果抢劫行为的实施导致被害人不得不或者在通常情况下会实施介入行为,则该介入行为对抢劫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影响;如果被害人的介入行为属于通常情况下不会实施的行为,即异常行为,该行为对死亡结果又起到决定性作用,则抢劫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断。